“海声推普团”走进魏家峁:普通话唱响黄河畔的文化新声
2025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海声推普团”跨越千里深入内蒙古准格尔旗魏家峁镇,开展为期7天的“普通话赋能文化振兴”实践行动。团队聚焦黄河文化、漫瀚调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方言普查、文化讲述实训、山歌新唱等创新形式,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古老文明与现代振兴的“声”力军。
魏家峁紧邻黄河干流,属典型河谷丘陵地貌。黄河在此冲刷形成的肥沃淤积土壤与阶梯台地,为农业与村落发展提供了基础。当地居民世代沿河而居,引黄灌溉,形成了“坡上种糜谷,河畔栽瓜果”的耕作传统。黄河不仅提供水源,更塑造了“山梁沟峁交错,河川梯田相嵌”的独特景观,成为山歌中反复咏叹的乡土意象。
(队员拍摄的魏家峁实景)
推普实践的第一步,是扎实的田野调查。队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问卷,穿行于村巷院落,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通过详尽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团队细致梳理了当地方言的特点与分布,清晰掌握了普通话在当地日常交流、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核心领域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现实瓶颈。这些一手资料,精准勾勒出魏家峁语言生态的真实图景,为后续精准制定推普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队员对居民进行访谈)
(队员分发推普宣传册)
推广普通话,绝非以牺牲地方文化瑰宝为代价。团队巧妙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居民们用熟悉的方言和正在学习的普通话,双音讲述家乡引以为傲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积淀。当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村落景点与婉转悠扬的古老山歌,在方言的原生态韵味与普通话的清晰表达中交替流淌,语言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传承的深层价值被生动唤醒。一位老人动情地用方言吟唱起古老调子,随即又用普通话阐释其意蕴,这种跨越时空的表达,让在场所有人深刻感受到普通话正成为激活并传播乡土文化宝藏的新钥匙。
(双音讲述乡音)
此次“海声推普团”的魏家峁之行,是一次语言与文化的深情对话。通过扎实调研、深挖文化内涵与创新活动形式,团队不仅有效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的普及,更深刻彰显了普通话在连接历史与当下、守护地方特色、赋能文化繁荣中的巨大价值。普通话的推广,正为魏家峁这样的乡村搭建起一座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文化桥梁,让独特的乡土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为乡村文化振兴谱写着充满希望的未来乐章。